在少子化趨勢下,近年來臺灣地區(qū)人口成長相當緩慢,根據(jù)內政部戶政司統(tǒng)計,從2001年至2011年5月,臺灣人口數(shù)從2240萬5568人,緩步上升為2317萬4528人,共增加76萬8960人;但同時期家戶數(shù)卻從680萬2281戶,暴增到798萬3216戶,增加超過118萬戶。
美商ERA不動產(chǎn)總經(jīng)理特助李恆宇表示,觀察臺灣過去家戶數(shù)的變動情形,平均每8年會增加一百萬戶,若依每月新增一萬五千戶推估,最快在今年七月,臺灣家戶數(shù)就可以突破八百萬大關。
李恆宇分析,近年來房市持續(xù)熱絡,包括臺北市、新北市跟臺中市都推出很多大型社區(qū)案或造鎮(zhèn)案,建商強力促銷的結果,確實達到了一定的效果,讓原本跟父母住的年輕夫妻掀起一波波購屋潮,間接刺激臺灣家戶數(shù)成長。
他進一步指出,從近十年臺灣住宅使用執(zhí)照申請量只增加約84萬戶,但家戶數(shù)增加超過118萬戶來看,臺灣房市至少還有34萬戶的胃納量,不過在都會區(qū)房價一飛衝天後,一般民眾已不太可能再購買大坪數(shù)的房子,反倒是每戶平均人數(shù)從3.29人下降到2.9人的情況下,兩房一廳一衛(wèi),坪數(shù)在20坪左右的住宅未來將成為房市主流。
李恆宇說,20坪左右的新建案一向是房市的熱銷商品,不管是自住還是轉租,市場承接度都很高。以臺北市為例,這類住宅多落在中山、內湖、文山、大安、信義五區(qū),內湖文山區(qū)房價約1300到1500萬之間,大安信義區(qū)至少要2000萬才買得到;新北市部分,這類住宅多落在新莊、中和、新店、板橋、蘆洲、三重、汐止等區(qū),房價依不同區(qū)域從700萬到1500萬都有。
近十年臺灣地區(qū)人口數(shù)與家戶數(shù)變動表
時間 | 人口數(shù) | 家戶數(shù) | 每戶平均人數(shù) (人/戶) | 住宅使用執(zhí)照核發(fā)戶數(shù) |
2001年 | 22,405,568 | 6,802,281 | 3.29 | 49,177 |
2002年 | 22,520,776 | 6,925,019 | 3.25 | 45,131 |
2003年 | 22,604,550 | 7,047,168 | 3.21 | 57,589 |
2004年 | 22,689,122 | 7,179,943 | 3.16 | 69,408 |
2005年 | 22,770,383 | 7,292,879 | 3.12 | 78,760 |
2006年 | 22,876,527 | 7,394,758 | 3.09 | 124,120 |
2007年 | 22,958,360 | 7,512,450 | 3.06 | 130,596 |
2008年 | 23,037,031 | 7,655,772 | 3.01 | 111,202 |
2009年 | 23,119,772 | 7,805,834 | 2.96 | 75,870 |
2010年 | 23,162,123 | 2.92 | 71,875 | |
2011年5月 | 23,174,528 | 7,983,216 | 2.90 | 26,000(預估) |